漁港介紹 HEADING_TITLE

龍洞漁港
位於貢寮區和美里龍洞灣內,三面環山僅東北臨海形成自然小海灣,本漁港於民國
48年農復會、台灣省漁業局及縣府陸續投資興建,迄64年為止,共興建完成-1.0公尺泊地0.2公頃,碼頭59公尺,護岸12公尺防波堤133公尺及曳船道一處。本港完成數年後,漁船增加且大型化,致泊地不敷使用,第二期漁港建設方案中於民國77年加以擴建港區及泊地2,900平方公尺,於[民國78年擴建完成。龍洞灣內觀光資源豐富且九孔養殖發達,北部濱海公路開通後,觀光局在此設有停車場及遊艇港設施,遊客絡繹不絕,已成為有名觀光區。未來如能配合觀光;發展觀光漁業,本港將更為繁榮。

本港漁船分別從事於棒受網、延繩釣及流刺網等三種漁業;主要漁獲物有小管、鱙仔、魩仔、鲭、鰹、鯵、鱸、龍蝦、九孔等魚類,漁獲約75%在縣內銷售,25%在本港銷售。在本港銷售之魚獲大半都用作釣餌。本港雖然已成為觀光地區,但漁業措施尚極為缺乏,有待加強。

 

 

 

和美漁港 

和美漁港位於新北市貢寮區和美里海邊淺石灘上,民國54年興建南北防波堤186公尺,曳船道一座並浚挖泊地。後因年久失修部分設施毀損,每遇風浪,漁船即駛往他處避風,甚為不便。由於本區海岸距離彭佳嶼漁場航程最近,且漁業資源豐富,台北縣政府為發展本區漁業,乃於民國75年辦理本港整體規劃,並列於「第二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」中逐年建設,自77年至79年止共計延長北防波堤100公尺、興建突堤25公尺、南防波堤100公尺、碼頭220公尺,開闢泊地6500公尺,填築新生地4400平方公尺。目前本港有-2.0公尺碼頭237公尺及泊地0.65公頃。本港位於金沙灣北側500公尺,因受地形影響,南側金沙灣之沙灘有明顯減少現象,而港區泊地於82年起淤沙嚴重,94年台北縣政府將部分北堤拆除,抽取港內淤沙至金沙灣沙灘後,港內迄今並無淤沙現象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美灩山漁港

位於新北市貢寮區和美里海邊,係利用岩石灘炸挖而成,民國69年以前開闢一簡陋漁澳,後因小船增加,陸續改善。第二期漁港建設方案於民國79年及80年二年度投資改善之岸壁碼頭及於原海防波堤外側,加建防波堤40公尺,以改善港口。現有泊地1,550平方公尺,建碼頭158公尺,設施簡陋。本漁港天然條件不佳,發展頗受限制。漁船多至三貂灣一帶海域漁場從事於一支釣、延繩釣、棒受網、流刺網等沿海漁業;主要漁獲物有鯛、魩仔、鰹、鲭、鯵、小管、雜魚等魚類;魚獲約80%至當地餐廳銷售,20%在當地區銷售。本港毗鄰北部濱海公路旁,對外交通便利。

 

 

 

  

澳底漁港

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真理里內,本港在日據時代即建有一小型避風泊地;後因年久未修,漸失效用,民國41年起由農復會、漁業局、台北縣政府等撥款興建,迄民國60年已先後完成有外防波堤290公尺,西北防波堤102公尺,南防波堤兼碼頭120公尺,碼頭600公尺,第一泊地3,700平方公尺,水深-1.8m,第二泊地1.5公頃,水深-2.5m。可供5-20噸漁船170艘停泊使用,本港陸上設施有魚市場、製冰、冷凍廠、加油站、修建船廠等,設備齊全。本港因三面環山為一天然灣澳,海底地質多為岩石,較無漂砂問題,建港條件優良,可提供漁訊期或颱風時,本籍及寄港船隻停泊用,為因應未來漁業發展,漁船增加停泊需要『第二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』中增闢第三泊地1.8公頃,水深 -3.5公尺,新建碼頭355公尺,可供50噸級以下漁船停泊。主要從事於巾著網、棒受網、鏢旗魚、曳繩釣、延繩釣、流刺網、托網等8項漁業,本港近沿海水域是一個良好的漁場,水域上層有季節性之迴游魚類,而底層又多為岩石、礁石為高級魚類如鯛類、鰤類、龍蝦、墨魚等所喜歡棲息場所;因此本港重要漁獲物有小管、鱙仔、魩仔、鰹、鯵、鲭、鰤類、鯛類、旗魚、鯊魚、章魚、墨魚、龍蝦等魚類,又因港區附近漁業相關行業興盛,漁船補給相當便利,為本會轄區規模最大的漁港。

 

 

 

澳仔漁港
新北市貢寮區仁里里仁愛路旁,本港歷史極為久遠,台灣光復時期即已存在,與澳底漁港相鄰。本港位於為岩石淺灘中,現場僅有一碼頭平台26公尺及曳船道一處,由於位處淺灘內側,泊區尚淺,出海需利用天然水道,故僅通小型舢舫漁獲靠泊使用。漁船都在三貂灣一帶漁場,從事於流刺網、一支釣、延繩釣等沿海漁業當日往返;主要漁獲物有鯛、軟絲、黑毛、白毛、龍蝦、雜魚等魚類,漁獲約80%銷售附近餐廳,20%運至當地出售。

 

 

福隆漁港  

新北市貢寮區福隆里內,民國58年為應當地漁船靠泊需要,將石灘挖掘成澳,經有關單位撥款興建,迄民國69年共有碼頭320. 5公尺防波堤169公尺,泊地0. 32公頃,水深 –1. 0m,由於天然形勢欠佳港口防波堤短,漁船進出港困難有風浪,漁船需駛他港避風;為提供漁船安全停泊需要,第一期漁港建設方案利用地形,闢建內泊地,至民國78年底本漁港已有–1. 5公尺水深之泊地0. 7公頃。本漁港有內外泊地之分,內泊地較穩定,為避風泊地,而外泊地,因外廊設施不足,穩定度不良,為改善穩定度,港口易淤塞及漁船安全出入港需要,第二期漁港建設方案於82年及83年分兩期編列預算1億4仟萬元新地已獲得改善,漁船可安全停泊。漁船均從事於棒受網、延繩釣、流刺網等沿海漁業;主要漁獲物有小管、鱙仔、魩仔、鱸、鰤、鯖、鰆等魚類,漁獲約54%運送縣市,46%在縣內及本港銷售。附近與漁業相關行家有數家,漁港進出及補給尚稱方便。

 

 

龍門漁港
位於新北市區貢寮區龍門里雙溪河口,福隆漁港之西,雙溪河入海口上游北岸側,漁民利用漁筏出海作業,附近風景宜人。光復時本港即有漁民在此停用,主要設施為曳船道一座,及西岸
42公尺,當地供漁筏及舢舫使用,護岸向下游延伸兼有碼頭功能。漁船都在雙溪河內及三貂灣一帶漁場,從事於流刺網、一支釣、延繩釣等沿海漁業;主要漁獲物有烏魚、鯛、花身、鰹、雜魚等魚類,漁獲約50%銷售附近餐廳,50%運往基隆市拍賣。

  

 

卯澳漁港
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內,港區泊地係開挖石灘而成,水深僅約
–0. 5m,本漁港開發時間甚早。民國46年起即由農復會及縣府分二期投資興建,58年至64年陸續建設,共完成–1. 5公尺泊地1,680平方公尺,碼頭167公尺,消波堤50公尺,防波堤99公尺及燈塔一座,75及77年辦理改善。因本澳兩側地形成V字向外延伸,灣內幅地廣大,若將兩側海岸及灣內水域妥為規劃,並配合觀光事業之發展,將成為優良之觀光遊樂港灣。漁船均從事棒受網及延繩釣兩種,誘捕小管、鱙、鱸、鰤、鯖等魚類,漁獲約85%運送外縣市,15%在縣內及本港銷售。卯澳附近僅有一家小型製冰廠,以及3家雜貨店。東北角濱海公路為開通前純屬落後之漁村型態,如今情勢改變,又具有天然優良海灣,倘全面規劃整個海灣而予以建設,則前途將無可限量。
  

馬崗漁港
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內,本漁港係利用村前石灘地炸挖闢建,水深僅約–1m,該漁港開建較晚,直到民國58年方由縣府興建,至68年加速農村建設方案建設後,共完成泊地1,200平方公尺,防波堤153公尺,碼頭121公尺及曳船道一處。本港於『第一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』中增闢–2.0公尺水深泊地約7,300平方公尺,碼頭約327公尺並圍建海堤,回填新生地,已供漁業設施使用。第二期漁港建設方案於77年度繼續辦理新建案,西防波堤109公尺,碼頭170公尺等,擴建工程始告全部完成。漁船均在沿海附近海域作業,從事棒受網,以火誘捕小管、鱙、鯖、等魚類,及從事延繩釣漁業以釣取棲息岩石海域之高級魚類鯛、肉魚等魚類,漁獲約80%運送外縣市,20%在縣內及本港銷售。
  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