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介紹 HEADING_TITLE

景觀特色

龍洞崖/福隆鹽寮沙灘

      龍洞崖

福隆鹽寮沙灘

地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自然體系,它的面貌不停地在改變中,自從地球生成後,地體內部的運動,使地殼發生了板塊運動,於是山脈形成了,深谷形成了,這些經過推擠、壓迫所造成的地形,就是構成今天東北角地質地形的主要原因。東北角的陸地形屬丘陵地形,可分成阿玉粘版岩山地和三貂山地,以澳底為界。海岸地形則以三貂角界,以北屬沉降海岸,海岸線富變化,以南屬斷層海岸較平直少變。岸石暴露在空氣中後,受到空氣、水及生物的種種影響,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地貌變化,而透過水、風,波浪等侵蝕與堆積作用,使地球不斷地變換新面貌。同樣的,東北角的沙岸及岩岸地形,也是受了這些因素的影響,而形成現今特殊的地形的景觀。

東北角的地形有:海蝕崖、海蝕洞、海蝕平台、海階及海蝕溝等;海積地形有:沙灘、砂嘴及砂丘帶等;海岸地形景觀則有:蕈狀岩、豆腐岩、壺穴、風化紋、蜂窩岩、單面山及海蝕平台等。

 

植物       

經過風蝕、海蝕及太陽的燒烤,加上海岸環境比較惡劣,植物的生長有限,一般而言,海岸植物具根深性、匍匐性等特性,目前東北角的植物,可分為海岸植被如馬鞍藤、蔓荊、石板菜、過江藤、林投等、低海拔山地植被有五節芒、禾草、木葉楠、楊桐等及人工植被如木麻黃、相思林、桂竹林等。其中鹽寮至福隆海岸的沙丘植物,因優美而稀有,已劃為生態保護區,到東北角請不訪仔細欣賞一番。

 

人文環境

地的變動,海洋出現,一些有生命的動植物相繼來到這紛紛擾擾的世界,直到幾千年前,人類的歷史加入東北角的時空,從此這個時空更為多彩。歷史的變遷,並未減損東北角明媚的景致,相對地更多的人文特色,使東北角散發淳樸的聚落風韻。例如寺廟、漁村、古蹟、燈塔等,就是耐人尋味的景觀建築。

 

龍洞有一個和它十分相襯的名字,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整個龍洞海岸地形如同龍形般捲曲盤繞,且從龍頭到龍尾恰成一道弧形,形成如洞般的港灣。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碧海天下挺立的斷崖峻璧景觀:龍洞岬,其橫亙數百公尺的巨岩,龐然雄偉。龍洞灣另一發展特色為九孔養殖觀光區。

 

萊萊磯釣場

卯澳石頭屋

三貂角燈塔

     

 

萊萊磯釣場/卯澳石頭屋/三貂角燈塔

福隆到鹽寮
綿延三公里的金色沙灘,一直備受遊人垂青流連。柔細的沙質以及湛藍清澈的大海一直是福龍隆海灘最優美的景緻,而其沙丘植物和雙溪河口的生態環境,更是戶外活動饒富知性的項目。此外,福隆冬季夜間漁人捕捉鰻魚苗的情景,亦別有一番風情。

 

卯澳
在清朝時即以農業生產為主,淳樸的民風,以及傳統的漁村風貌,一直吸引了不少喜歡享受漁村氣息的遊客,前來賞遊。卯澳最具代表的莫過於錯落有致的石砌老屋,以及日夜與小溪相依的百年老榕,其祥和安靜的氣氛,若與好友或家人在此閒步私語,真是其樂無窮呢
!

卯澳未來將建設成為兼具休憩、教育功能的海洋公園,周邊的設施如停車場、遊客服務中心、遊艇碼頭亦將配合興建,預計未來將吸引更多人潮前往遊玩。

 

三貂角
是台灣的最東點,與鼻頭角、富貴角合稱北台灣三角,其亦為雪山山脈的北尾端,三貂角的地層乃匹亞南構造層線的地點,不但造成岩層走向控制山脈走向的特殊情形,並且幾乎將台灣本島的中央分割為二,地質特異令人重視。三貂角燈塔鑒於民國
24年,位於100公尺高之海階,是太平洋許多過往船隻重要的方向指標,期高達16.5公尺,射程達24.5海浬,每隔28秒能連閃紅、白光兩次,紅光並可指出龜山島的位置。目前已開放供遊客參觀,燈塔內設有展覽室,展示說明與燈塔有關的裝備和知識。

 

 

萊萊
磯釣場位於三貂角的南側是遍佈海蝕平台、礫石及單斜脊的景觀,大片片的海蝕平台更形成了寬闊的潮間帶,孕育了豐富的海濱生物,使此地成為東北角磯釣的精華區域。由於此處地形平坦,易於人們行走活動,最容易觀察海濱生物,常見的有各種蝦、藻類、貝螺類等等。此處的公共設施有景觀平台、公廁等,供遊客休息或觀海之用。

 


TOP